內容導航:
懸疑七:3D電視能否成氣候?
2011年初的CES(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3D電視成為彩電行業主推的產品。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安永成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如果說2010年是3D的產業化元年,那么2011年則是3D產業化發展的一年。全球3D產業的發展超出了所有預測家的想象,2010年全球3D電視出貨量達到250萬臺,2013年將達到2700萬臺。我國消費者對3D電視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的消費者調查數據顯示,73.7%的消費者未來3年內有購買3D產品的意向。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2010年6月份的調查顯示,消費者無法接受3D電視的主要因素中,價格昂貴和節目源匱乏占據前兩位。到2010年12月份,情況已有很大改觀,央視、北京、上海等電視臺都在醞釀3D頻道,全球3D電影的制作2011年也將達到70多部。至于價格,隨著生產技術的成熟、產業鏈的完善及產品競爭的加劇,3D電視價格預計2011年會下降到城市小康居民可以接受的程度。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預測,2011年3D電視的銷售額比重將可達到30%。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則提出不同看法,3D電視在2011年可以成“氣”,難以成“候”,彩電廠家為了尋找新的利潤點,會大力推廣3D電視,但囿于片源及3D頻道資源的稀缺,3D電視對普通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
頁碼: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