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寧浩導演執導的公路喜劇大片也是2014國慶檔唯一一部以IMAX格式呈現的華語影片《心花路放》曝光了一款特別定制的IMAX專屬海報。這次以IMAX格式呈現《心花路放》不僅是IMAX與寧浩導演的首次合作,也是IMAX首次大膽突破選擇制作喜劇題材的華語影片。在眾多題材中,科幻電影和優秀喜劇電影特別能讓觀眾在觀影中忘記現實,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
IMAX一直追求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甚至忘我的觀影體驗,這已經在無數科幻影片中得到體現。兩位最佳拍檔在IMAX大銀幕精彩飚戲和更加清晰生動的表情特寫都是不可錯過的看點。尤其經過IMAX專利的DMR(數字原底翻版)技術對于電影畫質的整體提升,觀眾將欣賞到色彩透亮的大理和張家界風光,感受IMAX版喜劇的獨特魅力。
說起IMAX不得不追溯到2010年初, 一部風靡全球的《阿凡達》讓“ 巨幕” 一詞走進千千萬萬個中國普通觀眾的視野。一時間, IMAX成為“巨幕”以及“最佳視聽享受”的代名詞,各影院投資商也紛紛掀起了IMAX影廳投建熱潮。
IMAX膠片時代的神話似乎就這樣被打破了。在數字放映時代,IMAX的技術并非不可替代不可逾越。國內多家IMAX公司的影院合作方指出,相較于技術優勢,他們更看重IMAX培育了多年的品牌優勢。
針對IMAX的技術優勢, “中國巨幕”在技術方面實現了飛速發展。首先,2K雙機放映技術幾乎在國內所有影院都能實現,關鍵在于雙機放映2D影片時像素的重合效果。“中國巨幕”的圖像優化器實現了放映圖像時時捕捉與自動校正重合,同時還擁有調整均勻度、改善金屬巨幕色彩反差等功能。此外,“中國巨幕”還針對巨型金屬幕研發了專門的制版技術。
金屬巨幕的母版再加工是一項“應用技術”而非 “原創技術”,并不是研發了一臺再加工的機器或者一項新技術,而是將原有的技術——可能是用作其他方面的,比如影片修復——用到了針對金屬巨幕的母版再加工當中,為其定制了一系列技術流程。電影更多的還是應用技術,所做的就是將最先進且最適用的技術應用到‘中國巨幕’中來。”據業內人士透露,數字時代的IMAX也是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再對于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比如其放映機是科視的,服務器采用的DOREMI品牌機,音響設備也非自主生產,只不過都打上了IMAX專用的商標。就連加速IMAX商業化進程的最關鍵技術 DMR,也是受到了飛利浦逐幀掃描技術的啟發。
目前中國巨幕市場可以分為三大陣營,一是IMAX,二是“中國巨幕”,此兩者扮演的都是技術和設備提供方的角色。第三便是以“萬達” 和“POLYMAX”為代表的影院投資方自主配備的巨幕系統,此外還包括辰星科技的Cinelab激光巨幕方案燈,還有很多可能尚未注冊自己的品牌,且此類巨幕品牌或者巨幕系統僅限于自己的影院使用,并不對外出售。
相對于IMAX與“中國巨幕”,各影院投資商自建的巨幕系統更多采用簡單的雙機放映形式。但越來越先進的放映設備與音響設備使得簡單的雙機放映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在數字化時代,技術越來越先進也越來越開放,各家技術方面的差距不會很大。即使有,這其中的微小差異也只有專家能清晰地看到,對普通觀眾來說沒什么區別。今后巨幕市場的競爭并非技術的競爭,而在于盈利模式和運營模式的競爭。
結語:目前來看,中國巨幕市場未來的格局是多元化的,提供商和院線自主品牌并存,不會再出現一兩家壟斷的情況。并且在技術差異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會以院線自主品牌為主。
當IMAX技術上的不可替代性逐漸減弱,各影院投資商選擇IMAX更多出于其品牌優勢考慮的時候,對比 IMAX高昂的價格,以“高性價比” 為最大優勢出現的“中國巨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但同時也由于數字時代技術門檻的降低面臨著與IMAX同樣的挑戰。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