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智能硬件品牌商酷樂視在“中關村在線”發布一款“超薄還戴套”的產品
不是這個

而是這個

聯想到最近“小米不行了“這個話題很熱,意思是,小米產品研發不力,沒有核心競爭力,所以比不過華為,甚至從銷售額上,比起VIVO, OPPO也差一大截……一副山雨欲來的飄搖場景。
回望時下的智能微型投影機產業,似乎在上演同樣的戲曲。幾天前的一篇《今日頭條》的文章大意說,去年行業里有好多投影機品牌誕生,今年消失了很多品牌。同時,投影機產業這一年沒有什么變化:體積還是那么大,外觀造型也大同小異。言下之意,行業看起來在停步不前了。
對于這樣的行業評論,我不置可否。以品牌數量的多少來論行業發展與否,固然是一個方法。但是,這還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在筆者看來,以什么樣的產品形態去定義產品,產品設計發掘了什么樣的場景,切合什么樣的用戶需求,是否真實觸及到了用戶的表面需求和潛在需求、剛需與痛點,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所在。
產業以根本的產品力法則去發展,才是人間正道。從這點來看,手機和微投是相同的?墒,投影機產業追求的產品力是什么呢?
拋開歐司朗的LED光源和TI的DMD芯片不談,決定產品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產品形態和應用場景。在微投產業,有過幾個重要的爆發:2011年是深圳昱為公司設計的MP50,開創了方形手持投影機的海外銷售火爆局面,甚至登上了蘋果公司的官方商店;其次是2012年,酷樂視的X2微投,開創了移動高清投影機的時代;然后是2014年的極米公司所引發的智能投影機(體積偏大)時代,將安卓智能引入到微投產業,并由此帶來了各路創投資本的跟風進入。緊接著的2015年,酷樂視Q6手持投影機,開創了微投的手機伴侶時代;而堅果投影機開創的“大”音響投影機(體積偏大),也是最近比較有爭議的產品形態。但是,不管如何智能、音響,便攜但仍稍偏大的智能投影,在全球市場均未獲得良好的拓展。海外市場中熱銷的,大多是與酷樂視Q6類似的手持投影。打了中國特色“互聯網+雞血”的便攜型智能投影,在國內市場的真實銷量,目前依然讓人沮喪。
那么,除了做出智能特質和內置“大”音響外,高清智能投影的產品形態發展之路,還有沒有第三條可走呢?
在筆者看來,如果擁有一項兩項很(diao)炫(zha)酷(tian)的黑科技固然很好,但是在科技創新極其艱難抄襲又很容易的年代里,許多公司都開始通過各種方法搭建自己的護城河,其中有賣情懷的,賣生態的。通過工藝的提升,新材質的應用,以及發掘不同的應用場景催生不同的應用APP,也是一個非,F實的第三條路。
不得不說,11月4日,中關村www.zol.com.cn的在線產品發布會上酷樂視X6智能微投,在這方面進行非常有益的嘗試,給了行業人士更多的新啟發。
表面上看,這款產品就是“超薄還帶套”,在行業里,酷樂視這次率先將高清智能的投影做到到驚人的19.5mm(并匹配搭了多彩多功能皮套),且保持了200多流明的亮度及3小時續航;不得不說,超薄全金屬外殼的工藝和設計,對于投影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有加工工藝、散熱結構、有整機結構等方面的難題。但核心卻是設計ID與時尚語言表達上的挑戰。眾所周知,每個ipad都有一個皮套,這既有視覺和格調的因素,也有實用主義的味道。在手機行業里廣泛表達的要素,在微投行業里,是否能順理成章地得到大多數用戶的認同?從昨天的發布會吸引8萬用戶,在線提問的用戶狂刷屏的反應來看,這個創新的概念大受歡迎。

但實質上,酷樂視更深的用意在于:這款投影機第一次喊出了“電影的本質是社交、是分享”的概念,發掘了“電影、視頻、電視”背后的人性潛在需求,提出了“社交移動影院”的概念。只是,這個作為行業的突圍,還不充足。從“社交概念”的提出,到落地,相信酷樂視還有很多細致的工作需要去做:如何做到微信點播、微信互動、好友關注、同好聚群,拓展使用者LBS社交,甚至覆蓋到“投”其所好的O2O社交... 都需要漫長而周密的落地實施。
不知道酷樂視,該如何下好這盤基于“移動、社交”概念的智能投影突圍的大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