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導演張藝謀表示希望結合VR技術來拍攝電影,導演李安也正用每秒120幀的高幀率挑戰自己的新作。那么,讓我們把視野放寬一點,看看在未來放映、制片領域,又都有哪些技術在改變電影藝術的商業表現形態呢?
1、BarcoEscape
首先是潮爆了的BarcoEscape三屏沉浸式放映技術。
和傳統的單屏銀幕不同,BarcoEscape由三塊屏幕組成,通過符合規范的DCI數字放映機呈現270度超寬幅畫面,且每塊屏幕間夾角保持100~110度,能把觀眾包圍其中,產生沉浸式的觀影效果。其震撼體驗,又與一般的巨幕放映不同。
據悉,BarcoEscape三屏銀幕最早出現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的《移動迷宮》中,目前已取得了影院和觀眾方面的積極反饋。不過,單就市場份額與片源數量而言,Barco預計,今年7月《星際迷航3》上映前后,北美Escape屏幕數量將增至50塊。目前,中國唯一一個BarcoEscape影廳在北京,有消息稱上海某影院也將要引入一塊。
2、高頻幀技術(120幀/秒)
幀數越多代表著畫面越流暢,每秒24幀則是目前好萊塢電影的標配。2012年上映的《霍比特人》就嘗試性地推出了48幀版本,導演彼得•杰克遜當時還說:“沒有人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科技也將持續經歷變革。”
今年,導演李安的新作《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則要挑戰更高幀數——每秒120幀!對于為何要挑戰每秒120幀,李安表示希望觀眾能沉浸在角色經歷的戰斗場面中,體驗身臨其境的沖擊感。而每秒120幀的拍攝效果在放映中最主要的體驗便是,其不會讓觀眾看到快速橫移鏡頭時的拖尾效果,對于動作戲的表現會更流暢,不會令人產生難過的暈眩感。
3、VR:更多還只是概念
如果還沒聽說過VR,那也顯得太落伍了。今年,VR(虛擬現實技術)被提及的頻次已經完全蓋過了去年的熱詞IP。《奇幻森林》《大魚海棠》等近日甚囂塵上的影片也都展現出能和VR技術結合的特點。
VR技術將為觀眾帶來更為真實的立體觀影體驗,導演張藝謀此前一直在美國做影片《長城》的后期工作,也了解了好萊塢在VR方面的一些進展。還有報道稱,張藝謀已經開始嘗試用這種新技術拍攝電影。但更多來說,VR技術目前和電影結合比較緊密的,還是在影城大廳的場景式營銷方面,要全篇采用VR技術制作,還是為時尚早的。
4、動作捕捉技術
動作捕捉技術早在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中就已有應用,《阿凡達》也刷新了當年全球的電影票房紀錄。相比《阿凡達》,近日聲勢浩大的電影《魔獸》采用的動作捕捉技術對材質、皮膚、細節紋理等都有更加出色的呈現。
顯然,目前動作捕捉技術還更適合于科幻題材的影片表現方面,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其呈現在影院放映廳上的畫面將會更加細膩、真實,對電影放映的影響將不亞于4K等畫面技術。
吳彥祖在《魔獸》扮演的人物古爾丹已讓自己的帥氣外形無影無蹤。親身體驗過動作捕捉技術的他說:“自出道開始,我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演藝生涯,每個人都知道:吳彥祖總是演很帥的角色,我也總是想打破人們這種既定的觀點。”
吳彥祖飾演古爾丹
5、激光放映
近段時間,我們對激光放映優勢的報道已經不少,但總結起來,其最突出的優點莫過于:高亮度穩定輸出,色彩還原更真實,飽和度更高,3D放映不受散斑困擾。
對于觀眾來說,采用激光放映電影的畫面色彩會更艷麗,畫面細膩而有質感,也能避免看完后眼睛酸痛等不適的感覺。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