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與文明同行。人類生存和發展從來就離不開對“光”的利用和開發,人類的文明史是一部利用和開發“光資源”的歷史。而其中,對光源的開發與利用成為了人類文明演進的重要助推器。
10月11日,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藍光LED與藍色激光發明人中村修二教授將來到中航國畫,舉行“固態激光應用趨勢報告會”,與我們共同展望激光光源在未來的發展。
激光是20世紀以來繼核能、電腦、半導體之后,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鋒利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在基礎科學研究和高技術產業開發應用研究中都有廣泛的用途。
中航國畫依托航空照明優勢技術,追逐優質光源,實現固態顯示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在產業升級發展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本次國畫有幸邀請到中村修二教授,就固態激光在顯示、照明方向的應用進行深入交流,同時也以此向新光源的發明者致敬。
中村修二簡介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1954年5月22日出生于日本伊方町,畢業于日本德島大學,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于1993年在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Nichia Corporation)就職期間,基于GaN開發了高亮度藍色LED,從而廣為人知。當時,開發一種藍色LED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此前的20年間只有紅色和綠色LED。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管”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國畫,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